荻与石

无情有灵之物,冷眼热肠之人

扯点老子

脑内作注,其序必乱。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特定时期、条件下的)美和善都是作为稀缺品才会备受崇爱仰慕。一旦普及,其实也就没人当回事了。用不是人话的话说,当社会审美水平和道德水平普遍提高,曾经的时尚主流和价值标准就容易被扫进历史垃圾桶。(当然这有一定周期性,不认为历史始终前进。)

这后面有一套有无相生,长短相形的话,用词非常精准,要之,就是贯彻这种理念:它们是在衡量一个事物的差异,而非分指两个事物。

故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使夫智者不敢为

如果差异只是差异而不被人为赋予贵贱,就不会呈现单方向的偏激流动,没有倾向就不会被有心人诱导和利用。

举例:贵爱情,就容易被玩弄于股掌之上。尚风雅,就容易被和自己不匹配的阶级习惯洗脑。怕夭寿,就容易被骗买保健品。甚爱必大费。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最后就会回归到生存基本问题:活着与否也只是差异吗?那些被赋予贵贱的事物很多是不是直接指向了生死?特殊状态下,如果活着本就是稀缺品,成了“难得之货”呢?太史公说老子“不可以临危难”就是指“欲望”和“性命”紧密相连而非无关甚至背反的状态。老子的论述,大多针对作用于一个健康的机体,也就是“虚心”和“实腹”可以兼容的系统状态。而对于紊乱和疾患的机体,存亡之秋,再采取体魄康健时的作息无异于索命。

老子心目中健康的机体是什么样的?

天长地久。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无私的、不偏废的,从容游走于这些差异之间,不去抹平而是去运行一种负反馈调节,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去之,不足者益之,使得事物内部这种“差异”的流动均衡畅通。这样的系统是可以稳定持久的。不断地往一个方向刺激去趋极,这样的系统最后结果一定是崩掉,崩掉再重建,如此循环。

不然梁山泊忠义堂前杏黄旗“替天行道”行的是什么道?虽然他们劫掠来那些“有余”也没散发给“不足”而是自己吞了……梁山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没路。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总是一再强调纵欲的危害:欲望越撑越大,最后你都不知道基本需求是啥了……娱乐如此,审美如此,求知如此。凡是活命的包袱都该扔掉。活命的欲望非特殊情况(临危难)下是会有节制的。

老子的理论体系真的是建立在系统特别特别原始不受刺激和裹挟的情形考虑的。给任何一个具体环境,直接代都是绝对绝对不行的……

但因时就事又确实好用。在帮助人看问题、建立方法论上,尤其好用。

真的很好奇,后世到底是为什么把庄列看成老子系列衍生品的?基本观念完全不同诶。庄属于快乐地把自己绕进去最后绕得悲凉难过起来,列在拆解完这些两相解构后提倡以此时和个人为导向。庄列更喜欢调弄的是“梦真/醒醉”和“忧乐”,相比而言,更加内化、支持故事性,颜色也更丰富。当然也就更像老子批判的“纵欲”。魏晋玄谈更是沿着庄列开拓的斜道一路飙车,霎时间越飘越远了。




评论

热度(2)